
2025 年,美国加征 10% 关税这一关键变化,使得低价产品利润几乎归零,此时盲目跟风爆款,风险极高。不过,选品有其规律可循。结合实战经验,可总结出一些方向,帮助卖家避开误区,精准找到盈利产品。
一、明确 3 个选品原则,减少无效尝试
选品不能依赖直觉,以下三条原则可作为基础,过滤掉大部分无效选项:
- 满足现有需求,避免轻易创造需求
消费者的需求是现成的,不应热衷于 “发明” 全新产品。曾有卖家推出 “带蓝牙的拖鞋”,虽看似新奇,却因偏离消费者对拖鞋 “舒服、防滑” 的核心需求而滞销。相比之下,针对现有产品的痛点进行改进,如针对普通保温杯装豆浆易漏的问题,推出防漏款,因需求明确,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。
- 选择未饱和但有规模的品类
完全无人涉足的产品通常需求匮乏,不宜进入;头部卖家垄断的大类目,如手机壳,大卖家日销可达 1 万单,新手难以竞争,也应避开。理想的选择是 “Top 10 有稳定销量且未被垄断” 的品类。2025 年新增量化标准:年增长率>15%(如环保建材年增 68%)、竞品数量<10、毛利率≥40%(如家用医疗器械)。
有案例显示,某卖家聚焦 “迷你宠物自动喂食器”,针对大卖家忽视的小户型家庭需求,推出小容量产品,半年内便跻身小类目前 5。
- 突出优势与差异化
要么凭借成本领先实现价格优势,要么具备独特特点形成差异化,要么专注服务特定群体实施专一化的细分市场策略。这基于波特竞争策略和五力模型,需关注供应商与买家的议价能力、新进入者与替代品的威胁以及同行竞争程度,从而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。

二、选品前必看的 2 个核心指标
这两项数据比 “直觉” 更可靠,新手需重点关注:
- 价格区间:主力迁移至 40-100 美金
2025 年数据表明,0-39.99 美金区间因关税影响,利润空间消失;40-100 美金区间占比提升至 35%(如智能宠物喂食器北美客单价超 80 美元);100 美金以上占比维持在 5%。
- 产品评分:低于 3.5 分的产品需规避
评分直接反映产品质量,2025 年新增合规要求:3.5 分以下产品可能因 EPR 政策缺失被下架;4.0 分以上产品需含可降解认证(如欧盟标签)。
通常判断标准为:4.5 分以上,品质良好,可放心经营;4.0-4.5 分,存在小问题但大众可接受,改进细节可争取客户;3.5-4.0 分,有明显缺陷,除非能彻底解决,否则不建议进入;3.5 分以下,即便价格低廉也不应选择,差评会对店铺造成严重影响。
三、3 类市场,选对市场事半功倍
市场可分为三类,各具特点,卖家需根据自身实力选择:
- 利基市场(小众 / 细分市场)
指大卖家忽略的细分领域,如 “露营迷你咖啡机”“可降解猫砂等环保合规品”“智能适老产品” 等。其特点是竞争小、利润空间大,易进入小类目前几名(打造 Best Seller),但市场空间和订单量有限,适合新手积累经验。
- 大众市场
如 “T 恤”“马克杯” 等,市场规模大但竞争激烈,利润空间小,新手难以与头部卖家抗衡,建议谨慎进入。
- 中等市场
介于利基市场与大众市场之间,竞争、利润和市场容量均处于中等水平,如 “家用投影仪”“无线充电器”。经营此类市场需注重细节,例如针对普通投影仪白天看不清的问题,推出 “高亮度白天可用” 的产品,已有成功案例证明这种差异化策略的有效性。

四、6 个落地选品方法,从易到难逐一掌握
仅了解原则不够,以下是可直接应用的方法:
- 站内榜单选品法
亚马逊的多个榜单具有较高参考价值:Bestseller(热卖榜),长期上榜产品需求稳定;New Releases(新品榜),刚上架即热销的产品竞争较小,可及时跟进;Movers & Shakers(飙升榜),单日销量增长快,可能为季节性产品(如 9 月的返校用品);Most Wished For(愿望清单),价格下调后易成交,适合关注降价机会;Gift Ideas(礼品榜),节日前查看可了解热门礼品选择。
优先关注 New Releases 和 Movers & Shakers,因其上市时间短、评论少、竞争相对缓和。
- 爆款周边选品法
当某产品成为爆款时,可选择其配套产品。例如 “某品牌充电宝” 热销时,可销售其保护套、充电线(需规避侵权风险);“指尖陀螺” 走红时,可推出替换轴承、收纳盒。该方法无需教育市场,能借助爆款流量(易形成 “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” 组合,增加曝光),见效快。露营热潮期间,便携披萨烤箱等场景关联品曾取得良好业绩。
- 软件选品法
借助工具辅助判断:谷歌趋势可查看关键词搜索热度,分析产品需求变化;阿里国际站 AI 选品能提高 30% 的询盘精准度;SHEIN 式社交数据抓取可实现 TikTok 趋势 9 天上架。需注意,数据仅作参考,不可完全依赖。
- 表格选品法(购物车测销量)
虽耗时但有效,将候选产品列入表格,记录每日销量、排名、评论等数据并持续跟踪,能精准掌握真实需求,许多新手通过此方法选对产品。
- 优秀店铺(大卖)新品跟踪法
Anker、Mpow、Aukey 等大卖的选品具有较高参考价值,跟踪其新品可提高成功概率,但需注意避免侵权。
- 类目深挖法
专注某一类目深耕,如 “厨房工具”,通过积累专业知识精准把握客户需求,优化供应链并构建竞争壁垒,前提是该类目具备一定市场容量。

五、额外方向:店铺定位和季节性选品
- 确定店铺类型
店铺类型包括杂货店(经营品类广泛)、品牌店(走精品路线)、铺货店。未来趋势更倾向于 “精品杂货店”,即深耕多个类目并做到极致。
- 把握季节性和节日节点
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市场机会,受关税政策影响,大促商品需提前 90 天进入海外仓。
2 月:情人节礼品、林肯纪念日相关产品;
3 月:圣帕特里克节用品;
4 月:愚人节、复活节产品;
5 月:母亲节、植树节相关产品;
6 月:父亲节、国旗日用品;
7 月:独立日、亚马逊会员日(3C、小家电需求爆发);
8-9 月:返校季(文具、生活用品);
10 月:万圣节(cosplay 服饰、整蛊用品);
11 月:感恩节(餐具、烘焙用品)、黑五、网一;
12 月:圣诞节(玩具、装饰)。
这些实战总结的选品经验,希望能为卖家提供启发,助力其在跨境电商领域少走弯路,稳健发展。
来源: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

编辑:陈佳慧
审核:王园
关注“杭州跨境电商”回复关键词“入会”获得【入会指南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