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为什么我在国内卖爆的产品,到了海外连单都开不了?”
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提问。有个卖家朋友更哭笑不得:他把在国内热销的 “养生白酒礼盒” 上架到 TikTok 美区,两个月只出了 3 单,还全是华人买家 —— 后来才发现,外国人不仅不喝白酒,连 “养生送礼” 的消费场景都和我们完全不同。
这就是跨境电商和国内电商最本质的鸿沟:选品不是 “复制粘贴”,而是 “重新翻译” —— 把国内的产品逻辑,翻译成目标市场能理解、愿意买单的需求语言。
今天不聊那些 “正确但没用” 的理论,只拆 3 个新手能直接用的反常识思路,从自主选品、跟品到测品,帮你少走半年弯路。
一、自主选品:别盯着 “差异化”,先搞懂 “本地化刚需”
很多人一上来就想 “做别人没做过的”,但在跨境电商里,“不踩文化坑” 比 “做出新花样” 更重要。
之前有个做家居的卖家,想把国内流行的 “竹编收纳筐” 卖到欧洲,觉得 “天然环保” 是卖点。结果货发到海外仓才发现,欧洲家庭更爱用塑料收纳 —— 不是不喜欢天然材质,而是竹编容易受潮发霉,和当地潮湿的气候完全不匹配。最后只能打折清仓,亏了十几万。
其实自主选品有个 “3 秒筛选法”,先过 3 个本地化关卡,再谈差异化:
- 场景关
:这个产品的使用场景,在目标市场存在吗?比如国内的 “桌面取暖器”,在冬天有暖气的欧美市场就没需求,但在没有集中供暖的日韩反而可能卖爆; - 物流关
:轻、小、耐摔吗?别觉得 “重一点没关系”,美区物流费按磅算,一个 5 斤重的陶瓷花瓶,运费可能比产品成本还高,最后要么定价虚高没人买,要么利润被吞光; - 合规关
:别等侵权了才后悔!现在用 AI 工具(比如 Trademarkia、LogoCheck)扫一下,5 分钟就能知道产品外观、商标有没有踩雷 —— 之前有卖家模仿某大牌的耳机保护套,刚出 100 单就收到律师函,店铺直接被封。
过了这三关,再去想 “差异化”:不是搞复杂的功能,而是在细节上贴合需求。拿厦门弈昕贸易有限公司来说,他们选择进入 Lawn & Garden(草坪 & 园艺)品类,专注车罩子、轮胎罩子等产品。在产品品质要求上,前期自行采买、自主研发并小步快跑进行微创新,中期依托数据化管理系统提高整体供应链水平,后期以业绩为导向进行绩效考评管理,严格把控产品品质。他们还通过展示型推广广告,在亚马逊站内外触达处于购物旅程各个阶段的相关消费者,拓宽触达目标客群的渠道。再比如卖手机壳,欧美消费者喜欢 “大图案、亮颜色”,日韩喜欢 “简约卡通、磨砂质感”,抓住这点调整设计,比盲目加功能更有用。
二、跟品:别追 “大爆品”,盯紧 “小爆品的 3 天窗口期”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看到平台上某款产品卖了 10 万 +,就跟风进货。但你不知道的是,大爆品的利润早就被头部卖家压到地板价了—— 比如去年 TikTok 上的 “解压泡泡乐”,头部卖家能把成本压到 1 美元,新手拿货就要 3 美元,根本没竞争力。
真正适合新手的是 “小爆品”,也就是那些 “刚冒头、还没卷起来” 的产品,这里有个 “3 天窗口期” 判断标准:
近 7 天内,至少有 5 家新店在卖,且每家店日销 2-5 单(不是那种一天卖 100 单的头部店); 同款产品在平台的搜索量,近 3 天环比增长超过 50%(用 TikTok Shop 的 “商机洞察” 就能看); 产品单价在 20-50 美元之间,去掉运费、广告成本后,毛利率能剩 30% 以上。

之前有个新手卖家,就是靠这个标准跟了 “迷你桌面加湿器”—— 当时发现有 3 家新店在卖,单店日销 3 单,他立刻找工厂拿货,用空运 3 天补货上架,赶上了第一波热度,半个月卖了 800 多单,毛利率有 40%。
Regan 在美国站销售 “假睫毛” 产品时成绩优异,但将同款产品拓展至欧洲站却遭遇失败。后来他通过数据分析发现,在欧洲自然款和对装款假睫毛搜索量和趋势下降,而嫁接款假睫毛搜索量呈上升趋势。于是他定制适合欧洲消费者的嫁接款假睫毛,改进产品粘性和塑形问题,还定制匹配的假睫毛夹,并在营销上突出产品质量、效果,精准定位礼品需求。最终实现欧洲站月订单量增长 86%,转化率从 3.5% 提升至 10%,成功扭亏为盈 。记住:跟品的核心是 “抢时间”,不是 “抢市场”。第一轮用空运快速占位,等销量稳定了再用海运补货降成本,新手别一开始就压太多货。
三、测品:别只测 “产品”,更要测 “内容”
“我选的产品明明很好,为什么广告投出去没转化?”
问题大概率出在 “内容” 上。跨境电商是 “兴趣电商”,消费者不是来 “买东西” 的,是被短视频种草才下单的 ——同样一个产品,不同的视频脚本,转化率能差 10 倍。
有个卖美妆蛋的卖家,一开始拍的视频是 “美妆蛋吸水性测试”,投了 500 美元广告,只出了 12 单;后来改成 “欧美博主化妆时用美妆蛋的手法”,同样投 500 美元,出了 89 单。
测品一定要用 “GMV Max” 广告模式,3-5 天就能出结果,重点看两个数据:
- 视频完播率
:如果完播率低于 30%,说明脚本有问题 —— 比如开头 3 秒没抓住注意力,或者内容太冗长; - 点击转化率(CTR)
:如果 CTR 低于 2%,可能是卖点没讲对 —— 比如卖保温杯,别只说 “保温 12 小时”,要讲 “早上装的咖啡,下午喝还是热的,适合上班族带出门”。

测品时至少准备 3 个不同脚本:一个讲 “使用场景”,一个讲 “解决痛点”,一个讲 “用户证言”,哪个数据好就优化哪个,别死磕一个脚本。记住:在跨境电商里,“会拍视频” 比 “会选品” 更重要,产品再好,没人看也卖不出去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:跨境电商不是 “国内生意的延伸”,而是 “全新的生意逻辑”。
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做到 “完美选品”,但一定要避开 “文化坑”“物流坑”“内容坑” 这三个大坑。


编辑:应豪微
审核:王园
关注“杭州跨境电商”回复关键词“入会”获得【入会指南】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