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配出口额达3246亿元,新能源三电系统占比飙升至53%。当德国街头每10个充电桩就有4个贴着“中国制造”标签,当俄罗斯市场38%的底盘件订单转向山东工厂,一场由技术驱动的全球供应链重构已势不可挡。

一、全球格局剧变,新能源重塑产业版图

2025年全球汽配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。中研普华最新报告显示,全球汽配市场规模已达710.2亿美元,预计到2034年将突破1104.7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稳定在5.03%。
但表面增长下暗流涌动,传统与新兴赛道呈现“冰火两重天”:
传统燃油车配件市场利润率已压缩至8%以下,发动机零部件毛利率不足15%。
新能源三电系统(电池、电机、电控)则保持25%-30%的高毛利率区间智能网联配件市场增速惊人,激光雷达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,V2X通信模块年增速高达60%。
欧盟碳排放新规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高悬。2025年新车平均排放量需降至95克/公里,2035年将实现零排放目标。政策压力下,欧洲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正快速上升,为中国新能源汽配出口创造历史性机遇。


二、三路出击,中国汽配加速全球化布局

欧洲:战略高地全面突破
eBay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充电桩在德国站销量较三年前飙升超600%,头灯总成在德国增长超3倍,英国站尾灯总成增长9倍。
“当前正是中国汽配加速布局全球、深耕欧洲的黄金窗口期。”eBay国际跨境贸易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林文奎在7月广州汽配出海大会上强调。该大会吸引了500多位汽摩配卖家、制造商,专项激励计划同步出炉,包括流量支持、大数据选品等全套出海解决方案。
中东与拉美:新兴市场快速崛起
5月沙迦举办的第四届阿联酋中国轮胎汽配展,总成交额达3亿美元,其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意向成交额突破3000万美元。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%,与阿联酋“2050绿色经济战略”形成深度协同。
拉美市场同样表现亮眼。5月闭幕的巴西圣保罗汽配展Automec吸引10.5万专业观众,创造22万次商业对接记录。中国参展商数量较上届增长20%,充电设备、智能网联部件成为采购焦点。
俄罗斯:转型市场潜力释放
受国际局势影响,俄罗斯汽配市场加速转型。5月莫斯科汽配展吸引1600余家企业参展,中国展团以977家参展企业规模稳居首位。随着俄罗斯2030年电动化目标(10%渗透率)推进,中国新能源三电系统成为关注焦点。


三、技术突围,国产零部件的进阶与短板

2025汽车零部件产业大会上,中国汽研发布的“ICDT智能底盘实车测评框架”引发行业震动。该三级分层评估体系填补了智能底盘实测标准空白,专家联盟同步成立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。
国产替代在多领域取得突破:
动力电池国产化率超90%,宁德时代CTP技术使电池包成本降低15%。
激光雷达领域,禾赛科技、速腾聚创等本土企业占据全球95%份额。
华域汽车通过5G+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次品率降至0.01%。
核心技术短板依然存在。车规级MCU芯片国产化率仅15%,高端IGBT芯片仍依赖进口。专家预测到2025年,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30%,但追赶之路依然漫长。


四、集群作战,中国汽配的全球新策略

8月成都汽配展上,川渝联合展区面积达2479平方米,123家企业展示了从新能源整车到充换电领域的全链条能力。作为中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,2021-2024年川渝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达237.8万辆,年均增速高达70.47%。
中国企业全球布局策略呈现三大特征:
“近岸外包”模式兴起:均胜电子在墨西哥、罗马尼亚布局智能座舱工厂,服务宝马、奔驰等车企
跨境电商打通新渠道:宁波集聚超2万家跨境电商企业,CAPAFAIR 2024实现“线上数据赋能+线下场景落地”双轮驱动
产业集群集体出海:宁波展汇集温州“中国汽摩配之都”、沧州河间“世界最大起动机基地”等十余个产业基地。

五、未来已来,三大趋势塑造产业新生态

站在2025年年中回望,汽配行业变革路径已然清晰:
轻量化与智能化双主线并进:一体化压铸工艺普及率提升至30%,宝武集团1500MPa级热成型钢使车身减重20%。L3级自动驾驶渗透率突破20%,智能座舱、车路协同需求爆发。
全球化布局加速重构:山东港口打造“海外仓+航运+供应链金融”全程商业模式,中企在东南亚、墨西哥加速建厂,区域化供应链逐步替代传统全球化分工。
商业范式根本变革:“硬件免费+软件订阅”模式兴起,特斯拉FSD订阅收入占比有望超30%。V2G技术商业化推动电动汽车成为分布式储能单元,能源互联网生态初现雏形。
来源: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

编辑:崔起萌
审核:王园
关注“杭州跨境电商”回复关键词“入会”获得【入会指南】


